兴国必先强师,教师是立教之本,兴教之源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:“好老师要做到学为人师,行为世范”、“真正把为学,为事,为人统一起来,当好学生成长的领路人”。
土木工程学院教师们不忘初心,砥砺前行,投身土木工程各领域科技前沿,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两会精神,不断提高自身科技创新“硬实力”。立德树人,修身治学,开拓创新,努力做到“为学,为事,为人”相统一,以蓬勃朝气和向上力量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“双一流”人才培育助力。
从即日起,“耀熠土木——优秀师生风采展”系列推文将在土木工程学院ag真人官方官网和官方微信公众号全面上线,直面学院教师,聚焦立德树人、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,促进学院发展。本期让我们了解刘晓倩讲师。
个人简介
刘晓倩,河北衡水人,1989年4月3日出生,工学博士。2013年11月硕士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地理信息科学专业。2013年8月至2017年9月从事gis开发工作。2023年12月博士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专业,2023年12月进入湘潭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从事教学、科研工作。主要研究领域为地理信息科学。
立德树人
主讲测绘工程本科专业课程《gis二次开发》、《数据库原理》和研究生专业课程《gis设计与开发》。在教学过程中,以学生为中心,立德树人,因材施教,创新教学方法,关注实践操作、案例分析、项目实践、科研实习等,将测绘地理信息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,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、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,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。在思想和生活上,努力培养学生艰苦奋斗、吃苦耐劳的精神,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世界、了解国情、增强环保意识、培养正确的国际观念等。
科学研究
主要从事地理数据挖掘与空间智能研发、生态系统服务评估、城市空间韧性评估、国土空间配置与优化等方面的研究。参与两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,在《urban climate》、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gital earth》、《environmental and planning b: urban analytics and city science》、《地理科学进展》、《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》等国内外地理信息及城市气候杂志发表论文9篇,近年来部分代表性成果如下:
一、利用多源地理空间数据评估和提高街区级城市抗洪韧性
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,城市抵御自然灾害(如洪水)的能力对城市可持续发展越来越重要。利用全天候合成孔径雷达图像(即sentinel-1a图像),根据城市不同街区的恢复率来评估城市对洪水的韧性。然后,通过主成分分析确定影响韧性的因素及其相对重要性。以印度尼西亚洪水多发城市雅加达为例,利用基于夜间灯光卫星图像的国内生产总值数据,评估雅加达42个街区的韧性。同时,分析韧性水平与拓扑、宗教和兴趣点密度等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。
图1 印度雅加达水体
二、城市生态网络构建
生态网络是生态安全格局的生态脊梁,对于维护区域的生态连通性和稳定性具有重要的意义。首先构建大气生态安全格局,通过深入分析城市的空气流通规律和常年盛行风向,构建城市通风评估与验证方法,建立通风廊道策略。然后,基于深圳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供需结果,构建深圳市的生态廊道和生态节点,并提取河流廊道,其共同组成城市的生态网络。
图2 生态网络空间分布
三、国土空间配置与优化
可持续的土地利用规划需要在规划中综合考虑生态、社会以及经济等方面。然而,规划实践普遍依赖于先进的gis技术、大量可用的空间数据和易于使用的针对城市地区具体情况的模型,从而能够对规划情景进行事前评估并跟踪计划实施情况。因此,为了准确模拟未来土地利用数量和结构并建立未来土地利用情景,提出一种马尔可夫链、ga模型、plus模型耦合的算法,将经济与生态目标整合到具有约束条件的空间ga模型中,以满足城市生态和经济发展的目标。
图3 2035年多情景土地利用空间分布
社会服务
可开展的科研合作、工程咨询服务包括以下范围:
1、地理数据挖掘与空间智能研发;
2、生态系统服务评估;
3、城市空间韧性评估;
4、国土空间配置与优化。
联络电子邮箱:liu_try@126.com
。